四川省两会正在进行。23日,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共征集大会发言稿件123篇,经大会发言组审核遴选,并报省政协领导审定,确定大会发言77篇。
在这些大会发言中,委员们关注经济、消费、科技、文创等多领域的热话题新趋势,希望通过首店经济带动消费市场的“一江春水”,也希望通过演唱会经济,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城市里走走看看;关注人工智能,建议聚焦AI大模型完善应用生态,建强人工智能产业链。
■关键词:首店经济
去年前11个月 成都引进首店714家
今年两会,省政协常委、农工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、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毛中根关注首店经济。
利用“首”吸引“新”,实现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最优耦合。首店经济正在搅动消费市场的“一江春水”,成为消费市场全新增长极。
“首发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,涵盖首店开设、新品首秀、首次活动展示等,是一个地区商业活力、消费实力、创新能力、国际竞争力、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。”他以成都为例,2023年,成都引进首店813家,稳居全国首店第三城;2024年1至11月引进首店714家,举办各类新品首发、首展、首秀等活动1500余场,部分四川品牌还成功拓展至国际市场,展示了四川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影响力。
在火热背后也有短板,毛中根指出,当下四川的首店经济还存在业态单一、资源协同整合能力不强、行业标准有待规范等问题。毛中根建议,下一步要营造良好发展生态,丰富首发内容供给;推动协同联动和数字化转型,扩大首发品牌辐射面和影响力;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,促进首发经济规范化发展。
■关键词:演艺经济
建议构建跨区域演艺合作机制
除了首店经济,演艺经济也十分火热,很多年轻人为了演唱会奔赴一座城。
“近年来,全国演艺活动蓬勃发展。”省政协委员、乐山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、民建乐山市委会副主委金漫表示,从数据来看,2024年四川省举办营业性演出3万余场,票房收入超18亿元,拉动综合消费超100亿元,成都跻身中国音乐演艺“第三城”。
金漫认为,大力发展演艺经济,激活全省文旅消费,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、巩固传统消费、挖掘新兴消费的迫切需要。下好演艺经纪这盘棋,既需要政府出政策、优环境,又需要文艺工作者推新作、创精品。同时还需要演艺公司多协同、促融合,构建跨区域演艺合作机制。
■关键词:人工智能
建议建强人工智能产业链
人工智能也是两会中代表委员讨论的关键词。“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,AI大模型在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上的突破,为人工智能落地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。”省政协常委、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(软件学院)院长吕建成表示。
在吕建成看来,四川省AI产业基础扎实、算力资源发展迅速、AI人才要素富集,“但缺乏AI龙头企业,算力资源缺乏有效调度,高校人才培养、科研机构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,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率低。”为了更好发展AI产业,吕建成建议,“应聚焦AI大模型,完善大模型生态,建强人工智能产业链。”